隨著二氧化碳在地球上層大氣中的濃度持續上升,未來的太陽風暴可能會對衛星造成更大的影響。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(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,NSF)支持的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(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,NCAR)的最新研究,未來的地磁風暴將在較冷、較稀薄的環境中發生,這將導致儘管整體密度下降、但在風暴期間的密度峰值卻會出現更顯著的上升,進而增加衛星的阻力,影響其速度、軌道高度及壽命。
這項研究與日本九州大學合作,並發表於《地球物理研究通訊》(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)。隨著社會對先進導航系統、線上數據傳輸及國家安全應用的依賴加深,地球上層大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。與下層大氣不同,隨著二氧化碳的排放,上層大氣的溫度反而會下降,這是因為二氧化碳在高空的作用與在地表的作用不同。
研究人員分析去年5月10日至11日的強力地磁風暴,並模擬在不同年份(2040年、2061年和2084年)相同強度風暴的影響。他們使用了NCAR的社區地球系統模型(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,CESM),這一模型能夠模擬從地球表面到上層熱大氣的整個大氣系統,幫助科學家了解下層大氣的變化如何影響高空的遠端區域。